更新理念,多措并举,推动城市重要经济目标防护建设试点研究
添加时间:2020/07/28 点击量:1097 来源:
本文来源:《中国人民防空》杂志2020年第4期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上深刻指出,人民防空是国之大事,是国家战略,是长期战略。作为国家经济之重心,战争力量之基础,社会稳定之基石,城市重要经济目标的安危直接关系到国家支撑战争的能力,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转,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民心士气和抵抗意志,是人民防空的防护重点。当前,推动城市重要经济目标防护仍面临政策法规不完善、管理体制不顺畅、工作机制不健全、防护措施难落实等现实矛盾,需要进一步把握客观规律,转变防护理念、创新防护手段,将重要经济目标防护工作落到实处。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深入推进人民防空改革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把城市重要经济目标防护提升到与城市防护并重的战略高度。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外敌对我大规模入侵的情况基本可以排除,但对城市重要经济目标实施空袭的可能性严重存在,必须及时转变传统思维,确立适应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的新的防护理念。
由“单打独斗”向“体系防护”转变。未来作战特别是防空作战将是一体化联合行动作战,具有指挥主体联合、作战力量多元、行动样式多样等特点。重要经济目标防护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单靠人防部门和人防专业力量远远不够,需要政府、军队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和各项作战行动的密切配合。一是健全防护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人民防空军政共同领导的独特优势,按照政府主导、部门监督、分级管理、单位落实的原则,推动建立由各级人民政府和同级军事机关领导,发展改革部门、人民防空主管部门、行业部门监督指导,重要经济目标单位具体落实的管理体制。二是建立全域侦察预警体系。多层、多道、环形、立体部署预警体系,实现多手段侦察,多方式传输,大范围配置,大区域预警,及时获取、传递、处理空情信息和发放空袭警报,由单个目标防护发展到目标群防护。三是聚合多方力量开展防护行动。发挥多方优势,密切协调人民防空与要地防空、野战防空、城市防卫作战之间的行动,形成防护与反击、抗击、防卫相结合的重要经济目标防护格局。

应急联动
由“被动防护”向“主动设防”转变。人民防空因战而生,随着战争的发生和发展而变化演进。城市重要经济目标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其独特性,类型多、范围广、暴露征候明显,基本没有防护能力,单靠硬防护难以起到有效作用。为此,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变被动防护为主动设防。一是有针对性地采用引偏诱爆、电磁屏蔽、光电干扰、GPS干扰、网络攻击等主动防护手段和措施,实施干扰诱偏。二是利用空中拦阻网、气球、空飘雷等障碍物或反应式爆炸物,形成空中拦阻屏障,削弱和降低敌空袭效果。三是在目标周围设置智能地雷、超近程拦截装置,摧毁来袭精确制导弹药,保护目标安全。 由“单一防护”向“多元防护”转变。信息化战争敌方对重要经济目标实施攻击,主要表现在:打击兵器多元、打击方式多样、破坏威力较大、毁伤效应复杂。仅靠单一的防护措施,难以与敌信息化武器装备相对抗,难以达成有效防护之目的。为应对复杂多变的空袭情况,应变单一手段防护为综合防护,多措并举,全面提升对各种毁伤效应防护的全面性与有效性。具体为:保物与保人相结合,人物并保;防硬摧毁与防软杀伤相结合,软硬兼防;防有形的空中打击与防无形的电磁干扰、网络攻击相结合,全维防护;技术防护手段与战术防护手段相结合,扬长避短,相互融合。从而构建严密设防的立体性防护屏障,做到走、藏、消并举,骗、扰、抗并重,防、抢、救齐下,铸就坚不可摧的“护民之盾”。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单纯利用传统防护手段已不能满足未来信息化战争重要经济目标防护的需要,必须紧紧围绕空袭特点发生的变化,不断创新防护手段。
实施伪装防护。对固定和移动目标进行隐真示假,是重要经济目标防护的重要手段。一是迷彩伪装,在目标或遮障的背景上涂以一定的颜色,通过变形遮障或涂抹变形涂料等方式改变重要经济目标暴露特征。二是技术伪装,科学地运用隐形技术、示形技术、变形技术,使用伪装器材,隐蔽目标的真实特性,使敌空天侦察迷盲或误真为假、误假为真。三是电子伪装,通过减少、消除、改变目标的真实电子特性或制造假目标等方法,使敌方电子探测设备难以发现目标或产生错觉。四是烟幕伪装,充分发挥烟粒对可见光、红外光和激光的吸收、散射作用,使其大量衰减,乃至中断,达到致偏精确制导武器的目的。
伪装防护
实施信息干扰。利用网络、信息、电子技术,使敌方电子设备和系统丧失或降低效能,争取重要经济目标防护“制信息权”。一是电子遮蔽。综合运用涂抹吸波材料、构筑电子垂直遮障、建立电子伪装网等方法,缩小目标电子反射截面,降低电子侦察通视区域,使敌电子侦察难以发挥应有效果。二是电子诱偏。在敌对我进行空中打击之时,在目标周围设置GPS干扰机、激光角度欺骗干扰系统,或施放箔条、红外诱饵等方法,发射干扰信号干扰制导系统、扰乱飞行轨迹,诱使制导武器打偏、打错。三是电子攻击。通过计算机信息网络,在重要防空方向和关键时节,对敌侦察预警系统、指挥控制系统,突然、集中地发送假信息,施放逻辑炸弹,使敌各种系统无法正常工作,造成“软杀伤”。
实施设障拦阻。拦阻防护是针对敌超低空突防和精确打击,在重要经济目标周围或上空设置障碍,阻碍敌空袭兵器从低空、超低空对目标进行攻击,拦阻敌地面侦察与突袭人员近距离接近重要经济目标的措施。一是设避“空中雷场”硬障碍。 “智能空飘雷”装备有遥感技术加微机自动适应控制设备,在一定范围内能自动辨别空中目标,并自动决定攻击方式和时间。二是设置“空中幕墙”软障碍。使用各种发烟设备,在空中形成烟幕屏障,使低空进入的飞机有如堕入烟海,增大飞行的危险性,也使其看不清目标,难以攻击。三是设置钢索障碍。在重要经济目标关键部位上空或来袭兵器的远方通道口设置拦阻钢索、钢网等,拦阻来袭兵器,使之提前爆炸或改变航向等。

发射红外诱饵弹
实施引偏诱爆。引偏诱爆是基于光电技术,利用相关光电产品对敌精确制导兵器的制导装置进行干扰、诱偏和引爆的措施。一是设置光电诱饵。在重要经济目标周边选择空旷、经济价值不大的区域作为预定引偏诱爆阵地,模仿重要经济目标外部电磁信息特征,布设一定数量的光电引诱装置,将来袭敌兵器自动导向该区域进行攻击。二是实时施放光电诱饵。在重要经济目标周边有利地形上,配置光电干扰与诱偏力量,针对威胁性最大的敌空袭兵器,实时在其侧前方施放光电诱饵,将其诱离既定航线与打击目标,导向预定的引偏诱爆阵地。三是及时施放电磁脉冲等攻击粒子。结合光电干扰与引偏手段,对来袭敌兵器快速施放强电磁脉冲,摧毁敌制导系统和电子线路,促其提前爆炸或改变航向。四是运用等离子体武器施放高密度等离子体。在被保护目标的前方和两侧,快速施放高密度等离子体,使袭来的飞行物旋转力矩,偏离轨道,在超重压差下毁伤。
目前,我国重要经济目标相对集中,设施密集配置,布局还不太合理,不利于实施有效防护。为此,应科学规划重要经济目标布局,把点、线、面有机结合,合理布点,恰当连线,辐射成面,合理配置,形成“打不垮、炸不乱”的重要经济目标布局。
防护标准动态化。国家相关部委应尽快出台《城市重要经济目标防护条例》,抓紧制定完善分类分级标准和战术技术要求,统一规范各类目标防护建设标准,编制重要经济目标防护建设规划;同时加强对人工智能制导的新型武器装备研究和防护,突出新质防护手段的科技含量,加强对新型防护材料的集中研究攻关,不断完善防护标准要求,努力实现防护标准动态调整,确保始终满足重要经济目标科学防护要求。
目标布局分散化。为避免战时出现毁一点伤一片、毁一片瘫全面的不利情况,并考虑城市重要经济目标的生产和经济效益,应将城市重要经济目标相对分散配置,疏密有致,多点布局,降低被毁概率。重点在平时规划中着手,战时因特殊需要可临时进行紧急调整处理。实施时,应从外部总体布局与内部生产设施小布局同时着手考虑,并结合不同的空袭威胁、地形条件、交通运输条件,科学地进行布局配置,以分散危险源、重要经济目标与关键性生产设施设备等。 防护系统多重化。重要经济目标是经济系统的骨干和重点,战时一旦遭到打击破坏,且在短时间内不能予以修复,必然会对经济发展、城市功能和群众生活造成较大影响,并阻碍战争进程。如果在相关不同地域建设多套重要经济目标系统,形成多套生产或运行能力,在战时互为补充、互为替代,就能有效减轻目标遭袭后的不良后果,保证战时经济系统的不间断运行,是保护目标整体功能的重要举措。注重对核心设施进行备份,对一些核心数据要求较高的目标。要实施集中存储,严格访问控制,做好容灾备份工作,确保数据安全。 防护设施配套化。在重要经济目标建设的过程中,应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必要的配套防护设施,增强目标抗毁能力。战时防护必备、工程量较大的设施必须在平时完成,对平时生产影响较大或因财力不足而暂时不能建成的防护工程及配套设施,要做出建设规划,预留建设“接口”,以便逐步落实。为保证战时快速预警和稳定指挥,应建立手段多样、反应灵敏、抗干扰能力强并与人防通信警报网互联互通的通信警报网络。对特别重要的大型目标,应有计划地同步建设假目标,配置大型发烟系统,预先建设设障拦阻设施,增强目标的安全性能。